七届十五次年教代会学校工作报告

   

  立足新阶段 锚定新目标

  奋力谱写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通化师范学院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21年3月14日)

  校长   朱俊义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就学校2020年的主要办学成果和今年的重点工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请参会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通师披荆斩棘、收获满满的一年。面对突发疫情的严峻考验,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带领全体通师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办学质量全面提高,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稳步推进,社会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全面深化,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生物科学专业完成师范类专业认证,并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3个专业被评为吉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门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疫情期间开设线上课程1090门,3名教师入选省级抗疫期间优秀典型案例。培育国家级教学成果1项,省级教育成果27项。“映山红”顶岗支教成效显著。学校获得全国非遗教育特色院校称号,获批省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平台称号2个。学生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18项,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300余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铜奖1项,实现历史性突破。生源质量和新生报到率均有大幅度提高,圆满完成毕业生就业工作,基层就业率超过70%,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省教育厅书面表扬。

  (二)科研水平显著提升

  以中国史、中药学2个优势学科,参加完成了申硕工作。2020年到账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高水平科研项目、高层次科研成果和科研成果转化均实现零的突破。学报发表的基金项目成果论文、高职称高学历作者论文明显增加。继续教育新建7个函授站,2020年累计向学校缴纳各种费用1308.3605万元,为学校发展建设再立新功。

  (三)管理服务提质增效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独立设置发展规划处,成立编制领导小组,完成“十四五”主规划及12个子规划初稿。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建设,新出台规范性文件20件,召开七届十四次教代会和七届教代会执委会,修订出版《通化师范学院内控制度汇编》,持续开展督查考核工作。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财务工作运行良好,档案管理工作整体推进,资产工作规范有序,审计工作进一步强化,图书管理工作有效推进,后勤管理水平显著增强,校办企业改制初见成效。

  (四)“四位一体”布局全方位加强

  统筹推进校地、校企、校友、校校“四位一体”布局,推进校政企、产学研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持续强化校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立社会服务办公室,与集安市等4个市(县、区)深入对接,学校战略合作伙伴已经实现通化地区全覆盖。先后与通化市政府联合创建“通化医药健康产教联盟”,共建冰雪产业学院、通化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人参产业学院;深入推进“双百双进”工作,开展校政联合助力企业上门服务工作;成立通师校友会北京校友分会,建立云校友网站;推进校校合作,与延边大学等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服务乡村振兴,推广“一村一品、一村一视觉”通师乡村振兴模式,与集安市合力打造的钱湾“果宿”农创园被评为2020年中国魅力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五)民生保障积极改善

  在重要节日为教职工发放生活物品,组织811名教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体检。健全完善“五个一”学生资助模式,2020年累计发放“四项奖助学金”1144.71万元,发放校内奖学金365.512万元。建立对疫区困难学生补助的“绿色通道”,开展“湖北籍学生专项困难补助”活动,全额退返疫情期间学生住宿费用。全力打造“有温度的毕业季”,开展75项系列活动,投入73.4万元为毕业生制作“毕业生电子纪念册”、邮寄个人物品包裹和毕业证件。离退休工作树立“四心”理念,开展七项精细化服务,打造暖心工程。完成校门地段拟征土地勘界工作,12号学生公寓楼建设项目进入造价审计阶段,争取5月入场开工。投资346万元完成省专项4项,投资121.5万元完成校内专项16项,投资135万元完成不可预见维修72项。充分发挥校园OA系统的作用,做好“通化师范学院网络安全护卫队”工作,完成“云计算数据中心(一期)”部分项目建设工作。完成食堂“五个打造”建设项目,切实提升为师生服务水平。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稳步提升

  与马来西亚2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国(境)外交流学习学生共有27人,邀请专家教授进行线上交流2次。举办中英艺术作品展,共展出作品200幅,有4名学生成功入选国际中文教师。中外合作办学3个专业录取新生230人,有10名乌兹别克斯坦学生申请来校留学。开通留学生线上授课模式,开设留学生线上课程31门,录播课程小视频877件,引进境外教材33本。

  (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14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邀请知名教授作专题报告3次,成立宣讲团,举办干部学习讲坛,校领导深入联系单位宣讲8次。召开庆祝建党99周年暨党建重点工作推进落实会议。落实十项党建重点任务,推进“五强化五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开展“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发展新党员259人,转正186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强化干部管理监督,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引进培养博士19人。推进落实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联系博士生制度、联系专家制度。发挥人才作用,坚持重点培养一批、大胆使用一批、及早储备一批,现有15名博士担任二级学院副院长,7名博士担任“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有9名青年教师考取博士,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人数达到91人。成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校内巡察工作实施办法》,巡察12个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发现问题146个,提出整改意见160条。开展全面从严治党自查工作,加强重点领域、重要事项的监督力度,有效运用“四种形态”,全方位开展廉洁教育。在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的基础上,采取7项帮扶措施巩固产业,投入47万元为凉西村新建2座涵桥,建设文化活动室和村史馆。开展54个结对帮扶项目,开展扶贫工作“回头看”专项督查5次。派出专家团进村指导2次,累计派驻支教学生25人,驻村工作队无休假驻村293天。3名教师分别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创新奖和省嘉奖,中央教育电视台、团省委、吉林教育电视台先后对我校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开展“同心大讲堂”等活动,民盟支部获民盟中央“盟务工作先进基层组织”、“思想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八)思政工作和学生工作卓有成效

  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用好“学习强国”“新时代e支部”等学习平台。全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创新育人机制,深化“四大”育人模式。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专项督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规范学校网站管理,加强思想阵地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一事一报”“一会一报”制度。加强国家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学校中心工作等重大主题宣传,扎实做好舆论引导。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化建设11个精品校园文化品牌,“诗词大会”和“书香校园”荣获“吉林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称号,设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评选“最美学生家庭”272个。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开展课程思政“三个一”建设,建设完成生物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构建“三三制”实践育人模式和“一体两翼六育人”工作模式,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2020年,校领导为学生讲思政课40学时,由我校主导的通化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实效。思政教学团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近30项,指导录制的微电影大赛作品获吉林省一等奖,并被推荐为国赛参赛作品。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弘扬新时代“靖宇精神”铸魂育人,统筹推进“六个一”特色活动。打造红色育人模式,开展四史教育。有序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构建“网格化”学生管理体系,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2020年大学生征兵工作受到省教育厅书面表扬。扎实推进团学改革,成功召开通化师范学院第十二次学生代表大会和共青团通化师范学院第六次代表大会。

  (九)全面深化平安校园建设

  为有效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坚持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及时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学校疫情防控总体应急预案,落实属地管理要求,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先后召开66次疫情防控专项工作会议,实施党委统一领导,党组织书记和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加强校园封闭管理,开展线上教学,使我校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设立“疫情防控工作专项资金”,先后投入220万元足额保障疫情防控各项支出。组织全校党员开展“抗击疫情 我当先锋”网络承诺活动。扎实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500余名青年学子走进社区、村屯作为防控志愿者。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复学复课和校园管理工作。发挥智库作用,2项境外疫情防控建议被民革中央、通化市作为重要参考并采纳,有3名教师荣获省级抗疫表彰奖励。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开展校园治安、交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实验室安全建设,排除重大安全隐患。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明确目标,突出实效,采取工程化设计、项目化管理、清单化要求、责任化落实的方式,实施“十大工程、50个项目”,其中有5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并销号,有33个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今年持续推进,有12个项目受疫情影响尚未完成,可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推进力度还不够,申硕基本条件距离标准仍有一定差距,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仍不足,高校核心竞争力要素还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发展内生动力不够强大,校园文化的特色元素还需进一步彰显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学校将深化综合改革,出新招、出真招、出实招,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1年学校的主要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校党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建设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为工作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十大工程、50个项目”,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化转型发展,优化人才培养,加强依法治校,坚持服务地方,奋力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吉林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一)大力实施红色铸魂工程

  推进思想引领项目。强化思想武装,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和党史学习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开展第六期“青马工程班”、通师“青年大学习”、“与信仰对话”等活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修订《中共通化师范学院委员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加强课堂教学等思想文化阵地管理。推动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做好意识形态领域舆情信息汇集报送工作。构建大宣传格局,运用校园新媒体推送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师生关心关注的时政热点等内容,在国家级、省级媒体刊发高质量宣传文章及新闻。推进党建提升项目。提升基层组织力,开展“对标争先”计划和“抓点促面强硬核、提质增效筑堡垒”工作。加强队伍建设,细化基层党组织考核办法,开展后进基层党组织“整改晋位”行动。实施党建引领“双百双进”行动和“红色传承”行动。出台《2021年通化师范学院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工作安排》。推进立德树人项目。构建“三全育人”新模式,树立师德典型,出台《通化师范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分类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六个一”目标,开展“校领导听课授课,校领导推门进课堂”活动,落实思政专项建设经费,培育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组建“映山红”优秀事迹报告团,组建兵魂合唱团、师德报告团、红色采访团。计划采访50名老兵,编写老兵画册《军旗的荣光》(第三册)。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大学生心理育人平台建设,成立长白山剧社,组织“弘扬靖宇精神”专题报告会和“七个一”特色活动,完成杨靖宇干部学院教学点建设项目。

  (二)大力实施文化浸润工程

  推进文化品牌建设项目。打造“通师十二月”文化新坐标和“一院一品”、“红色引航”特色品牌,建设“双主体五融合”的校园文化体系,力争将“诗词大会”和“非遗学堂”2个特色文化育人品牌打造成教育部“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举办第十九届校园主持人风采大赛等学生品牌活动。打造以乡里文化、冰雪文化等为要素的特色文化。推进传统文化项目。建设“通师青年”新媒体平台,打造公寓文化月品牌。推进环境文化项目。筹建抗联浮雕、靖宇塑像,打造红色校园环境。投入约97万元对校园植被、道路护坡、后山果园进行升级美化,改善校园绿化环境。

  (三)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推进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项目。构建“3+2”高水平申硕学科布局,续签新签3-4个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续聘新聘导师15-20名,新增联合培养研究生25-30人,科研经费达到4000万。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项目。对标师范类专业认证指标体系,力争2-3个师范类专业通过认证。推进专业及课程质量提升项目。培育省级一流课程4-6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2门,积极申报国家一流专业,完成教学大纲修订任务,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创新示范课”评比活动。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项目。完善教学评价标准,推进信息化监控平台建设。推进实践教学质量提升项目。出台《关于全面强化学业指导的实施方案》,落实顶岗支教实习“三三三”指导模式。加强对国家级A类赛事的指导和投入,力争学生每年获国家级奖项20项,省级奖项500项。做好2021年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评选等工作,完成“创客书吧”建设,增加5-10个大学生创业团队,选派8名教师参加双创教育师资培训,打造17门以上思创、专创、科创、文创等融合课程,新增1-2门虚拟仿真课程,获批1-2门省级虚拟仿真金课,申报1-3项产学协同育人项目。构建现代产业学院管理机制,提高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水平。推进教师能力提升项目。完成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及验收工作,完善青年教师培训和教师团队建设,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提升教师教研科研能力,做好校外教师培训工作。推进继续教育质量提升项目。新建2个函授站,完成远程网络考试建设,争取2022级招生数量超过10000人。开展生源质量提升项目。力争与20所高中签订优质生源基地。推进“蒲公英基层就业计划”项目。举办2场基层就业主题报告会,举办2场大型毕业生校园双选会和4场“蒲公英基层就业”专场招聘会,选树基层就业典型人物10人,构建“云”就业体系,力争留省就业率达到60%,留通就业率达到15%。 

  (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工程

   “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组织落实项目。组织指导、督促落实“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推进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项目。培育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遴选学科带头人,力争获批省规划办重点领域基地1个。推进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力争横向课题到账经费达到500万,联合申报省科技厅项目10项,建立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1-2个,转化3-5个特色科技成果。推进科研评价机制项目。全面修订科研成果认定、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等文件,重建分类评价体系,实行代表作制度。推进双创平台综合建设项目。孵化大学生企业10-20户,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1-2次,开展对外创新创业交流活动3-5次,组织创新创业“五会”20-30次,成立“创客会”。

  (五)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

  推进党管人才项目。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实施“通师英才”支持计划等3个计划。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推进人才引进项目。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计划引进博士20人,全职聘任具有博士学位的外籍教师30人。推进人才培养项目。培养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0人、预计毕业15人。做好突贡等各类优秀人才称号的申报工作。推进职称改革项目。构建分类评价体系,制定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分类评价办法,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四个自主”评聘改革分类评价办法。

  (六)大力实施管理提效工程

  推进依法治校建设项目。修订《通化师范学院章程》,开展党内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工作,集中清理2014-2016年规范性文件,加强学校内控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编制和发布2021年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做好合同审查、学校规章制度审查和法律咨询工作。做好提案办理的落实、监督和反馈工作。推进督查工作项目。完善督查机制,构建“大督查”格局,制定督查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开展督查,以查促改。推进保密工作项目。开展全校性保密自查和计算机涉密情况检查,修订完善保密工作相关制度,按要求为保密要害部门配备涉密专用设备及相应软件,开展一次全校副处级以上和涉密岗位全体人员的培训。推进干部提质项目。选拔任用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抓好容错纠错和加强受处理处分干部管理“两个办法”的贯彻落实。完善干部考核工作体系,合理设置考核指标。举办1期机关干部(延安)党性教育培训班,统筹开展党务、思政等10类干部培训,开展集中培训不低于90学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项目。制定定岗定编工作方案,探索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与职级相符的能上能下的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提升内生动力。推进精细化管理服务项目。建立职能部门管理的长效机制和运行体系,量化服务任务,抓细服务流程。推进二级学院活力提升项目。探索责权利相统一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推进机关“放管服”改革,统筹各部门对二级学院进行集中考核。推进“网格化”学生管理项目。选取2-3个学院开展专项工作经验介绍、座谈讨论及现场观摩,构建全方位学生管理体系,严肃学生学籍注册程序,规范学籍异动管理及操作程序,实现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年服务量1万人次以上。推进群团组织活力提升项目。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和学生会改革,组织开展团学评优表彰,召开第十三次学生代表大会。推进信息化建设项目。推进“622信息化工程”2021年项目建设工作。开展网络宣传周活动,召开“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推进网络安全等保测评工作,完成全校网站安全检查工作。

  (七)大力实施社会服务工程

  推进校地合作项目。出台《通化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的意见》等3个文件。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服务产业发展。开展农村教师国培项目,与柳河县、通化市教育学院、通化县教育局联合举办3期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改进偏远山区基础教育学校2-3个,建立映山红画室2个。聘任100位地方基础教育名师进课堂指导实习。开展“银龄扶智”计划,建立农村家长培训学校2所。推进校企合作项目。持续推进“双百双进”活动,评选“双百双进”标杆单位。为杨靖宇干部学院开发培训资源,开展3场访谈式教学,开发6大类31门课程,编制教材4部,建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1门。建设乡村振兴、非遗文化等特色专家智库。推进校校合作项目。开展协同教研课题10-15项。推进与杭州师范大学、台州学院的深入合作。举办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说明咨询会。推进校友合作项目。建立健全校友工作制度,走访2-3个省市校友,筹建地方校友会。构建校友与招生就业部门联动机制。启动“校友讲坛”活动,建立校友文化景观,做好“五个一”服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项目。持续打造集安市下活龙村等3个乡村振兴项目和下活龙乡里农创园等3个农村“双创”平台,新增乡村振兴项目和农村“双创”平台各1-2个。开展乡村振兴相关培训班15-20期。

  (八)大力实施国际合作工程

  推进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拓展东南亚、欧洲合作院校5所。组织教师出国(境)培训、研修、访学18人以上。邀请知名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做讲座报告或线上交流8次。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水平提升项目。做好2021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评估工作和2022年视觉传达设计与生物科学专业的评估准备工作。建立中外共同开发课程1门以上。开展雅思等外语语言能力考试培训80人次以上。启动机构办学申报工作。推进留学生教育管理水平提升项目。力争招收留学生30人,开展HSK/HSKK等级考试相关辅导课程,修建留学生多功能活动室,开展留学生“三好学生”评比、“学在通师”等活动。

  (九)大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

  推进职工送温暖项目。做好离退休教职工大病医疗保险缴纳工作,组织全校教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体检,开展2021年退休人员慰问工作。推进学生关爱项目。健全完善“六位一体”和“五个一”资助模式,设置校内勤工助学岗100个,改进卫生所医疗服务模式。打造图书馆环廊阅读区,增加150张阅读桌和600个阅读座位。改造学生公寓设施。推进基本建设项目。启动第十二学生公寓建设项目和公寓外网维修工程,完成校门附近20余亩土地征用工作。推进基础设施改进项目。投资711万元对已建学生公寓进行升级改造,投资196万元对老旧教学楼进行升级改造,投资538万元分区域改造水电暖地下管道网。推进食堂建设项目。在三餐厅后建设景观亭,举办第三届“阳光厨房”活动和第四届“美食节”活动,每天进行1次食品安全检查,成立以学生为主的“食堂监督员”队伍。

  (十)大力实施廉洁安全工程

  推进廉洁护航项目。推动巡视整改工作,落实整改后山大楼(综合教学楼)未决算和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工作未达到群众期待问题。完成第三轮校内基层党组织巡察工作。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权力监督体系。深化廉洁教育示范点建设,开展“廉政大讲堂”“廉政文化节”等活动,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好监督工作,围绕大型基本建设、会议费等项目开展审计工作。推进平安校园建设项目。牢固树立“大安全”观,建立校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的机制,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科学进行预决算,防范财政风险。建立资产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做好招标机构等入围遴选工作,规范采购流程、松绑采购额度限制。健全实验室应急预案和等级建设,出台《通化师范学院实验室管理安全月活动方案》,将每年6月份定为实验室管理安全月,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开展疫情档案、扶贫档案收集征集工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学生公寓安全活动月”活动。完成英语辅导报社等3家校办企业的改制工作,规范保留企业的管理工作。推进疫情防控项目。坚持学校党委统一领导,落实属地管理要求,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实施党组织书记和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编制疫情防控周记。做好新学期防控物资储备工作、假期校园环境卫生及预防性消毒工作、返校学生及新生入校准备等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中流击水,奋楫者进,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新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让我们坚定信念、牢记使命,找差距、补短板、查盲点、抓落实,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举措,聚力内涵式发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加快推进建设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征程上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谢谢大家!

  16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转载本网文章请标明出处

联系我们

通化师范学院信息公开办公室

联系电话:0435-3208002

邮箱:yb@thnu.edu.cn

监督投诉

通化师范学院纪委办公室

联系电话:0435-3208012

邮箱:jw@thnu.edu.cn

技术支持

通化师范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435-3208508

邮箱:nic@t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