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师范学院
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目 录
1 总则.................................................. 3
1.1编制目的.................................................. 3
1.2编制依据.................................................. 3
1.3适用范围.................................................. 4
1.4应急工作原则.............................................. 4
1.5应急预案体系.............................................. 5
2组织机构与职责.......................................... 6
2.1应急组织体系.............................................. 6
2.2 指挥机构及职责............................................ 7
3风险分析.............................................. 10
3.1学校概况................................................. 10
3.2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18
3.3 事件分类分级............................................. 20
4 应急准备.............................................. 17
4.1监测与预警............................................... 22
5 应急响应.............................................. 24
5.1 响应流程................................................ 24
5.2 应急响应分级............................................. 26
5.3 应急响应启动............................................. 26
5.4 应急响应程序............................................. 26
5.5救援行动................................................. 33
5.6扩大应急................................................. 35
5.7 恢复与重建.............................................. 35
5.8 应急联动................................................ 36
6 应急保障.............................................. 37
6.1 应急保障计划............................................. 37
6.2 应急资源保障............................................. 37
6.3 技术保障................................................ 38
6.4 通信保障................................................ 38
6.5 医疗救护保障............................................. 38
6.6 人员防护和工作生活保障................................... 39
7 预案管理.............................................. 39
7.1预案培训和演练........................................... 39
7.2预案修订................................................. 39
7.3预案备案................................................. 40
8附则.................................................. 40
8.1责任与奖惩............................................... 40
8.2 预案的签署与解释......................................... 40
8.3预案的实施............................................... 41
附件1 通化师范学院及所属单位应急值班电话表
附件2 通化师范学院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单
附件3 通化师范学院应急物资清单
附件4 通化师范学院安全事故应急疏散图
(办公、教学、宿舍、餐厅、浴池)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学校科学、规范的应急管理体系,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学校可能或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故,最大限度地保护学校学生及教职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给学校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保证学校安全、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主席令第94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主席令第88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主席令第81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主席令第20 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 号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05 号
《关于加强企事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国办发(2007)
《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2005)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6-2013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总局第40号令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范围内包括学校机关及所属各二级学院、单位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自然灾害事故、公共卫生、治安灾害四种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并与通化市东昌区安监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相衔接。
1.4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履行企业主体责任,保障学生及教职员工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努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重视公共安全,对重大隐患进行评估、治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学校应急领导小组指导下,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履行学校管理、监督、协调、服务职能,发挥专业应急机构的作用。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规和制度,使应急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
(5)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建立地方政府与学校、所属单位的应急联动机制,实现应急资源共享,有效处置突发事件。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应急技术和管理研究,采用先进的应急技术及设施,避免次生、衍生事件发生。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员工、相关方、社区群众应急知识宣传和员工技能培训教育,提高自救、互救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7)归口管理,信息及时。及时坦诚面向公众、媒体和各利益相关方,提供突发事件信息,统一归口发布,依靠社会各方资源共同应对。
1.5应急预案体系
学校的应急预案体系由学校综合应急预案、各专项应急预案及其现场处置方案构成,本预案为综合应急预案,明确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现场处置方案为机关、所属各二级学院、单位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置预案。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由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技术专家组、抢险救援组、通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等组成(见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应急领导小组由校长、副校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组成,是学校安全教学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由校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副校长担任。发生事故期间校长不在本市时,由副校长依次代理总指挥。成员由各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人组成,分别是保卫处、校长办公室、行政办、教务处、总务处、各二级学院等部门负责人为各救援组组长。
应急组织机构图
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责:
为了加强对应急工作领导,学校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康学伟
副组长: 邹向群 肖 平 杨秀祖 朱俊义 王春梅
成 员:(排名不分先后)
秦旭鹏 刘成有 郭璟瑞 林 松 纪建业 李乐营 石 晶
郭泽凤 王清华 王彦为 张继德 徐伟东 林令霞 秦艳友
张仁忠 李 健 卞 睿 王 波 狄强羽 于俊林 战佩英
刘顺吉 张海波 黄 千 何晓燕 秦升阳 徐 杰 胡承志
曲元海 胡乡峰 于书敏 于江涛 吕 良 李洪彬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秦旭鹏(兼)
2.2 指挥机构及职责
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本学校“预案”的制定、修订;
(2)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3)组织本学校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和交流;
(4)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5)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
(6)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协调政府及其他应急救援力量参加事故抢险救援;
(7)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学校应急指挥中心职责:
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学校机关及所属单位突发事故事件应急领导、指挥、调度和支援工作,指挥中心设在学校保卫处。
应急指挥中心主要职责是坚决落实预防为主的应急管理原则,全力开展日常性安全教学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负责应急救援管理的日常性检查和指导工作,事故突发后,及时完成应急指挥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
信息沟通联络组设在学校行政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和设备,确保救援现场信息联络沟通畅通和反馈,为指挥中心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应急信息支撑。
支援力量:学校各部门、单位人员作为应急救援的后备力量,成立各功能性应急小组,随时听从应急指挥中心调遣,随时准备做好对事故现场的支援。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有权在事故状态下随时调动学校所有应急资源。
应急总指挥职责:
总指挥(校长):全面指挥学校的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副校长):协助总指挥负责现场防护救护、事故现场处理、抢险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副总指挥(副校长):负责指挥事故后勤保障,伤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负责事故现场影像资料搜集,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信息及对外联络工作;
指挥中心下设应急救援小组及职责:
1.火灾抢险保障
组长:林松
成员: 张强 杨阳 杨宝玉
2.保卫警戒保障
组长: 林松
成员: 霍勇 邹庆年
3.应急装备保障
组长:李乐营
成员:李恒原
4.通信应急保障
组长:秦旭鹏
成员:张博 王晓川 郑永刚
a抢险救援组:由保卫处、教务处、事故所在单位(机关、各二级学院)负责指挥事故现场的灭火、堵漏、人员防护救护、应急抢险等工作。
b保卫警戒组:由院办、保卫处负责指挥事故现场的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以及重要物资抢救工作。
C应急装备保障组:由后勤处负责指挥事故现场的灭火器材、防护器材等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运输、后勤以及资金的保障、善后处理等工作。
d通讯联络组:行政办负责接收来自各所属单位、学校机关各部门报送的突发事件信息受理及传递,情况通报,事故信息处理,对外信息发布,及时上报和传达指挥中心应急救援指令等工作;行政办公室还负责联系对外相关救援单位及现场、后方通讯联络工作。
专家组
在应急状态下学校依托通化政府安监部门指派相关专家组成应急救援专家组,为现场处置救援及现场恢复提供技术支持。
学校所属各部门、各二级学院之间建立应急联系机制,保证信息通畅。有关部门及各二级学院按照其职责制定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方面应急预案,并负责管理和实施。
3.风险分析
3.1学校概况
通化师范学院是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唯一的一所全日制本科学校。1978年12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通化师范学院。
学校占地面积59万平方米,目前,学校设有15个学院,2个教研部,1个继续教育学院和17个科研机构,图书馆藏书153万余册,中外期刊8000余种,并拥有吉林省长白山药用植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学校现有44个本科专业和7个专科(高职)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一批学术精良的专家学者,现有教职工704人,专任教师536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4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87人,现有在校生11863人。
3.1.1基本情况
通化师范学院位于通化市育才路950号,主要建筑设施24栋砖混楼,其中有办公、教学、试验、宿舍、食堂、浴池、变电所等。楼层分别为,5层4座、6层8座、8层12座,所有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总建筑面积19.6万㎡,每层楼辅助安全设施有消防栓、干粉灭火器、应急照明灯、应急疏散口等。
3.1.2事故风险描述
(1)化学品危险源
名称 |
规格 |
数量 |
备注 |
乙醚 |
500mL |
95 |
每年 |
盐酸 |
3000mL |
6 |
每年 |
硫酸 |
3000mL |
6 |
每年 |
高锰酸钾 |
500g |
10 |
每年 |
丙酮 |
500mL |
25 |
每年 |
乙酸酐 |
500mL |
20 |
每年 |
甲苯 |
500mL |
10 |
每年 |
三氯甲烷 |
500mL |
25 |
每年 |
酒精 |
500mL |
100 |
每年 |
说明:由于每年招收学生数不同,表中统计数量为估计值。
安全存放措施:所有试剂购买时均存放在玻璃试剂瓶中;购买时严格按照网上易制毒化学品申请流程购买(酒精除外),使用时填写出入库申请,多余药品保存在保险柜中,由库管员保管。
(2)制药危险源
序号 |
药品名称 |
库房存放数量 |
实验室存放数量 |
合计 |
1 |
甲醇 |
13 |
15 |
28 |
2 |
乙醇 |
45 |
43 |
88 |
3 |
乙腈 |
3 |
|
3 |
4 |
石油醚30-60℃ |
4 |
2 |
6 |
5 |
石油醚60-90℃ |
12 |
6 |
18 |
6 |
环己烷 |
6 |
4 |
10 |
7 |
正己烷 |
14 |
5 |
19 |
8 |
正丙醇 |
6 |
3 |
9 |
9 |
异丙醇 |
4 |
2 |
6 |
10 |
1-溴代十二烷 |
1 |
|
1 |
11 |
二氯甲烷 |
5 |
4 |
9 |
12 |
乙酸乙脂 |
4 |
6 |
10 |
13 |
甲酸乙酯 |
|
2 |
2 |
14 |
甲酸丁酯 |
|
1 |
1 |
15 |
甲酸 |
1 |
3 |
4 |
16 |
甲酸甲酯 |
|
2 |
2 |
17 |
二甲苯 |
6 |
|
6 |
18 |
浓硝酸 |
3 |
|
3 |
19 |
浓磷酸 |
2 |
|
2 |
20 |
次氯酸 |
|
1 |
1 |
21 |
冰醋酸 |
12 |
5 |
17 |
22 |
双氧水30% |
2 |
|
2 |
23 |
苯 |
4 |
|
4 |
24 |
氨水 |
2 |
|
2 |
25 |
异戊醇 |
4 |
2 |
6 |
26 |
色谱乙腈 |
|
9 |
9 |
27 |
色谱甲醇 |
42 |
38 |
80 |
28 |
N,N-二甲基甲酰胺 |
|
2 |
2 |
29 |
乙醚 |
|
5 |
5 |
30 |
氯仿 |
|
2 |
2 |
31 |
浓硫酸 |
6 |
2 |
8 |
32 |
浓盐酸 |
4 |
9 |
13 |
33 |
丙酮 |
6 |
5 |
11 |
|
|
|
|
|
|
合计 |
211 |
178 |
389 |
(3)物理学院放射源危险源
物理学院现有Ⅴ类放射源六枚,分别是铯-137两枚(总活度7.4×106)、钚-239两枚(总活度7.4×104)、锶-90两枚(总活度7.4×104),用于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六枚放射源均是1995年11月购进,除每学年教学使用40次、每次使用4小时外,平时存放在五教四楼放射性实验室专用的保险柜内,实验室内设监控并且安装强化防盗门。实验教学中师生严格执行放射源的安全操作规程,防止放射源泄漏事故,使用后及时放回保险柜中,防止丢失被盗。
以上情况属实,特此说明。
(4)易燃易爆剧毒药品危险源
剧毒药品 |
易燃易爆 |
||
名称 |
数量(瓶) |
名称 |
数量(瓶) |
亚砷酸酐 |
6 |
硝酸 |
1 |
氯化汞 |
6 |
乙醚 |
9 |
硫酸银 |
1 |
盐酸 |
10 |
氯化铬 |
2 |
丙酮 |
11 |
2,4-二硝基酚 |
1 |
硫酸 |
1 |
硫氰酸钾 |
1 |
亚硫酸 |
1 |
氯化高汞 |
1 |
75%酒精 |
6 |
2,4-D |
1 |
|
|
汞 |
3 |
无水乙醇 |
13 |
硒粉 |
1 |
甲醇 |
4 |
2,4,6-三硝基酚 |
4 |
丙三醇 |
4 |
80%敌敌畏 |
2 |
异戊醇 |
2 |
Arsen(Ⅲ)-oxid |
1 |
1-辛醇 |
1 |
氟化钠 |
1 |
正辛醇 |
1 |
砷酸氢二钠 |
1 |
异丙醇 |
1 |
氯化钦 |
1 |
石油醚 |
2 |
铁氯化钾 |
1 |
|
|
存放地点:生命科学学院药品库(3#412)
(5)配电室危险源
全校配电室配电容量2260千伏安,进户电压10千伏,出户电压380伏。配电室的一些装置(变压器等)都含有大量易燃、易爆液体(变压器油),在高温和电弧作用下或遭遇雷击,都可能发生燃烧、爆炸等事故,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别为:其它爆炸、火灾、触电等。
(6)雷电、静电危险源
雷电瞬间放电产生电弧、电火花使建筑物破坏,输电线路或电气设备损坏。静电是由于不同物体之间相互摩擦、接触、分离、喷溅、静电感应、人体点位等原因。逐渐累积静电荷形成导电位,在一定条件下,将周围空气介质击穿,对金属放电并产生足够能量的火花放电。
(7)公共办公区危险源
由于学校计算机机房内电气设备多,线路复杂,大部分的火灾都是电气火灾,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因素有:
1.电气线路短路、过载、接触电阻过大等引发火灾事故。
2.静电产生火灾。电气设备的运行及工作人员所穿的衣服等都能产生静电。如果计算机房接地处理不当,产生的静电负荷不能很快导入大地而是越积越多,一旦形成高电位,就会发生静电导电现象,产生火花并引燃周围可燃物发生火灾。
3.雷击等强电侵入导致火灾。雷电放电时所产生的电效应,能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足以烧毁电力线路和设备,引发绝缘击穿,发生短路引发火灾。雷电放电时所产生的热效应、静电感应以及电磁感应都可能引发火灾。
4.计算机房内电脑、空调等用电设备长时间通电、设备故障引发火灾。传输机房操作终端因长时间运行,致使显示器自燃引发火灾,造成传输机房瘫痪,固定电话用户不能正常通信。
5.用火不当引发火灾,办公场所一般都有大量的纸张、书籍、木质桌椅等可燃物,由于临时动火或吸烟剩余烟蒂处置不当,就会造成灾难。
2.3 主要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
(1)甲醇:CH3OH无色澄清液体。
味道和挥发性:微有乙醇样气味,易挥发,易流动。
燃烧性状:燃烧时无烟有蓝色火焰。
溶解性:能与多种化合物形成共沸混合物。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类和其他有机溶剂混溶。溶解性能优于乙醇,能溶解多种无机盐类,如碘化钠、氯化钙、硝酸铵、硫酸铜、硝酸银、氯化铵和氯化钠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相对密度(d204)0.7915.
熔点-97.8℃。
沸点64.7℃。
折光率(n20D)1.3292.
闪点(闭杯)12℃。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6.0%~36.5%(体积)。
有毒,一般误饮15ml可致眼睛失明,一般致死量为100~200ml。
(2)乙醇:CH3CH2OH。
乙醇的理化性质为:无色液体,易挥发,有酒香。能与水、醚、氯仿和甘油任意混合,易燃。它的相对密度为0.7893(20℃),凝固点小于-130℃,沸点78.32℃,闪点12.78℃。乙醇的危险特性是:易燃、燃烧时发生淡蓝色的火焰。遇氧化剂铬酸、硝酸银、过氯酸盐等反应剧烈,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蒸气与空气能成为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因此,使用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储存规定,酒店家庭不能超量储存。同时,乙醇对人体的危害也十分大,急性中毒者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无规律、休克、心律循环衰竭或呼吸停止。
(3)丙酮
标识 |
中文名:丙酮;阿西通;二甲酮;醋酮 |
危险货物编号:31025 |
|||||||||||
英文名:Acetone |
UN编号:1090 |
||||||||||||
分子式:C3H6O |
分子量:58.1 |
CAS号:67-64-1 |
|||||||||||
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 |
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有芳香气味。 |
|||||||||||
主要用途 |
溶剂、医药、石油脱蜡剂、有机合成等。 |
||||||||||||
熔点(℃) |
-94.7 |
相对密度(水=1) |
0.79 |
相对密度(空气=1) |
/ |
||||||||
沸点(℃) |
56.1 |
饱和蒸气压(kPa) |
53.3/39.5℃ |
||||||||||
温度、压力 |
临界温度(℃) |
235.0 |
临界压力(MPa): |
4.7 |
|||||||||
溶 解 性 |
与水、乙醇、乙醚、氯仿及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
||||||||||||
毒性及健康危害 |
接触限值 |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 |
/ |
||||||||||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mg/m3) |
/ |
||||||||||||
最高容许浓度 (mg/m3) |
/ |
||||||||||||
侵入途径 |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
||||||||||||
毒 性 |
毒 性:属微毒类 |
||||||||||||
健康危害 |
吸入蒸气、误服能产生麻醉,如眩晕、昏迷等症状。液体能刺激眼睛造成损害。 |
||||||||||||
急救方法 |
皮肤接触: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眼睛接触: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严重者就医诊治。 吸入:应使吸入蒸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
||||||||||||
防护措施 |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手防护:高浓度接触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 烧 性 |
易燃 |
燃烧分解物 |
/ |
|||||||||
闪点(℃) |
-17.8℃ |
爆炸上限%(v%): |
12.8 |
||||||||||
自燃温度(℃) |
561 |
爆炸下限%(v%): |
2.55 |
||||||||||
危险特性 |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氧化剂有着火、爆炸危险。遇铬酸、次氯酸铬、发烟硫酸、叔丁氧化钾等剧烈反应。 |
||||||||||||
包装与储运 |
危险性类别:第3.1类 低闪点易燃液体;包装类别:Ⅱ。玻璃瓶外木箱或钙塑箱加固内衬垫料或铁桶装。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隔离储运。 |
||||||||||||
禁 忌 物 |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碱。 |
||||||||||||
灭火方法 |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
||||||||||||
泄漏处置 |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在四周设置雾状水幕;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
||||||||||||
(4)苯:是一种无色、并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沸点为80℃。“苯”的同系物还包括“甲苯”、“二甲苯”等,都是煤焦油分馏或石油的裂解产物。“苯”具有易挥发、易燃、蒸气有爆炸性的特点。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甲苯、二甲苯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可以产生麻醉作用,轻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胸闷、乏力、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昏迷,以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如果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甲苯、二甲苯同样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出现头痛、失眠、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样症侯群。
3.2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所属教学单位性质,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四种突发事件类别,对学校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及危险性分析如下:
(1)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分析
学校有发生三类自然灾害的可能性,每种灾害都有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1)突发性洪汛灾害:山洪泥石流导致楼房倒塌及供水水质被侵害等;
2)突发性气象灾害:包括冰雹、暴雨、暴雪、寒潮、冰冻、低温、大雾、大风、高温、雷电、沙尘暴等;
3)突发性地震灾害。
(2)危化品储存装置爆炸风险分析
化学试验区、储存区域发生的爆炸事故属事故灾难类型、试验区、储存区域一旦发生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有造成人员伤亡的风险。
(3)危化品、剧毒品泄漏失控和中毒风险分析
危险化学品严重泄漏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有毒物质泄漏可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造成人、畜等中毒事件发生,中毒事故易造成人员伤亡。
(4)环境污染风险分析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学校突发环境事件主要风险有五类,分别为突发水环境污染、突发有毒气体扩散、危险化学品及废弃化学品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
(5)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分析
学校学生及教职员工有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新传染病的风险。
(6)恐怖袭击事件风险分析
恐怖袭击事件有造成学校学生及教职员工遭绑架、劫持、投毒等风险;有造成重要设施或场所遭袭击受损的风险。
(7)群体性事件风险分析
群体性事件包括学校人员聚众闹事、聚集上访、互动性连锁非法聚集等。有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风险。
(8)网络与信息风险分析
黑客大规模攻击、计算机病毒破坏、设备软硬件故障、自然灾害、内部人为失误或破坏、无线电频率干扰等因素,有造成学校局域网与重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关键业务中断、系统破坏、数据破坏、信息失窃或泄密等风险;境内外敌对势力、破坏分子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宣传和攻击,在能源安全、社会稳定或公众利益等方面有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或巨大经济损失的风险。
(9)涉外恐怖袭击风险分析
恐怖袭击事件是指为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针对政府、公众、组织和个人使用令人难以预料的暴力讹诈或威胁。涉外恐怖袭击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社会治安事件、政局动荡、恐怖行动和武装冲突。
(10)新闻媒体事件风险分析
新闻媒体事件有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和学校声誉受损的风险。
3.2.1应急能力评估
根据学校现有的应急保障水平和处置救援能力,对存在的上述风险,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学校可能或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学校建立的应急组织体系以及依托上级应急力量资源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校学生及教职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给学校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学校及所属单位分别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和队伍,配备相应应急装备和器材(见附件:应急重要物资及装备器材表)。
3.3 事件分类分级
3.3.1分类
学校突发事件分为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突发事故灾难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类。
3.3.1.1 突发自然灾害事件
主要包括洪汛灾害、气象灾害、破坏性地震灾害等。
3.3.1.2突发事故灾难事件
主要包括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严重泄漏失控和中毒事故、危险化学品运输和环境突发事故等。
3.3.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突发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急性职业病、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等。
3.3.1.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群体性突发事件、社会治安突发事件、恐怖袭击突发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新闻媒体突发事件等。
3.3.2分级
按照突发应急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因素,公司突发应急事件分为三级:
Ⅰ级突发事件(校级):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严重,对全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学校设备财产、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带来十分严重危害或威胁,己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须动用市政府应急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救援的突发事件。
Ⅱ级突发事件(部门、院级):指突然发生,事态严重,学生教师、相关方生命安全、设备财产、教学和工作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己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会造成学校声誉产生重大影响,学校必须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多个部门和单位的资源、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突发事件。
Ⅲ级突发事件(单位级):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一般,对学生、教师生命安全、设备财产、教学和工作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本单位声誉产生影响,事故单位需要调度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事件。
4 应急准备
学校各部门、二级学院根据职责,建立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应急工作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和应急处置救援技能培训,提高全校师生员工应急知识和处置技能水平;加强应急资源保障准备。
学校应急指挥中心成员手机号码不得随意更换,如号码变更必须事先通知信息管理中心备案,应急办公室进行督查。
4.1 监测与预警
4.1.1监测
学校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各部门、二级学院按照本预案应急职责划分,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的特点,建立完善监测网络,配备专兼职监测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
4.1.2预报和预测
学校应急指挥中心和机关各职能部门通过以下途径,获取突发事件预报信息:
(1)经风险评估得出的可能发生的重特大突发事件信息;
(2)所属单位上报的预警信息;
(3)通过政府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预警信息;
(4)政府主管部门向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告知的预报信息。
学校应急指挥中心、机关有关职能部门,根据预报信息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对预报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出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
4.1.3预警
学校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学校职能部门对突发事件的预报和预测结果以及政府发布的预警等级,对突发事件的可能发生采取以下措施:
(1)下达预警指令和级别;
(2)及时发布和传递预警信息;
(3)相关部门、单位连续跟踪事态发展情况,采取防范、控制措施,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4)学校应急机构进入应急准备状态,采取相应防范、控制措施;
(5)达到突发事件Ⅱ级及以上标准时,学校启动应急响应;
(6)根据已预警事件的变化情况,适时宣布预警解除。
4.1.4预警行动
应急指挥中心接到Ⅲ级突发事件信息后,应立即做好以下工作:
(1)立即向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副校长)报告;
(2)通知机关有关职能部门;
(3)跟踪事发单位应急处置动态。
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副校长)应根据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应急准备工作会议,研究、安排应急准备工作;
(2)做好启动学校专项预案的准备。
机关职能部门接到应急领导小组指令后,按照本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要求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5 应急响应
5.1 响应流程
应急响应过程流程图
学校应急响应过程可分为接警、判断响应级别、应急启动、救援行动、扩大应急、应急状态解除、恢复与重建等步骤,应针对应急响应过程分步骤制定应急程序,并按事先制定的程序指导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行动。在相应的专项预案编制中,应根据不同类突发事件的处置救援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响应流程,并在制订的各专项预案中明确可能发生次生事件的处置方法。
5.2 应急响应分级
按照分级处置的原则,学校应急响应分三级:Ⅰ级(校级)为学校最高响应级别、Ⅱ级(部门、院级)、Ⅲ级(单位级),事故类型分别是“重大、较大、一般”(注:特别重大事故已超出学校应急能力,须市级应急救援)。
一般发生Ⅲ级及以上事件,岗位进行先期处置时,视为Ⅲ级(单位级)响应。
一般发生Ⅱ级及以上事件,二级单位实施现场处置救援时,视为Ⅱ级(部门、院级)响应。
一般发生Ⅱ级及以上事件,或发生Ⅲ级事件,二级单位要求增援的,或受上级部门应急联动要求,需要学校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多个部门和单位的资源进行应急救援的,或须动用当地政府应急救援的,视为Ⅰ级(校级)响应。
发生Ⅰ级(校级)以上突发事件,学校在启动Ⅰ级(校级)响应同时,市政府请求扩大应急。
5.3 应急响应启动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时,经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学校级应急响应程序:
(1)发生Ⅱ级及以上突发事件;
(2)发生Ⅲ级突发事件,二级单位请求支援;
(3)受上级部门应急联动要求。
5.4 应急响应程序
学校建立以下应对Ⅱ级及以上突发事件主要应急管理程序:
(1)接警、报告和记录管理程序;
(2)应急机构启动程序;
(3)应急专家联系协调程序
(4)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告知管理程序;
(5)应急响应后勤保障程序;
(6)主要负责人的应急程序;
(7)应急状态解除管理程序。
5.4.1接警、报告和记录管理程序
(一)学校内部
二级单位接到基层突发事件报告后,5分钟内向学校应急指挥中心(0435-3208110)报告有关信息,再通过后续报告及时反映事态进展,提供进一步的情况和资料。特殊情况,基层可以越级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报告和记录的内容:事件类别;时间、地点;初步原因判断;概况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现场人员伤亡情况;事件过程描述;环境污染情况;对周边的影响情况;教学恢复期的初步判断;报告人的单位、姓名、职务以及联系电话。
(二)政府监管部门
(1)学校发生Ⅱ级以上突发事件时,学校应急指挥中心应根据国家法规和当地政府规定要求,向通化市东昌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0435-3234699)、吉林省教育厅做出报告;
(2)报告流程:学校校长办公室牵头成立应急信息组,由信息组负责信息收集、整理、审核后,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批准,向当地政府关部门报告。
(3)报告内容: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概况和处理情况(社会安全事件涉及人员情况);人员伤亡及撤离情况;对现场周边造成影响情况(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初步影响情况);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事态恢复的初步判断;请求政府主管部门协调、支持的事项;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学校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应急电话记录制度,对应急行动全过程进行记录,并将应急活动的全部记录及资料归档。
5.4.2学校应急机构启动程序
(一)启动学校应急机构的步骤
(1)二级单位发生Ⅱ级以上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同时向学校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2)学校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副校长)和组长,由组长(或授权的副组长)决定启动学校应急响应。
(3)启动命令下达后,应急办公室主任筹备召集首次应急会议。
(二)首次应急会议
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成员参加。
(三)后续应急会议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召开后续的应急会议,研究解决应急处置有关问题;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召开各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落实应急领导小组决定的工作事项。
(四)对赴现场人员的要求
发生Ⅱ级以上突发事件时,按突发事件分类的职责划分,学校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应赶赴现场,负责协调指挥抢险救援工作;有关职能部门、救援队伍、专家等,要立即赶赴现场,负责落实指令,按预案要求,帮助二级单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协调调配所需应急资源。
5.4.3应急专家联系协调程序
(一)专家准备
(1)针对事故灾难类型,选择相关专业的专家;
(2)专家聘用由学校根据需要确定;
(3)学校应急专家库地政府安监部门管理的专家库,由学校人事部门和应急办负责;
(4)学校应适时组织专家就应急工作进行交流和研讨。
(二)专家工作开展
(1)应急响应启动后,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专家人选,迅速请求调集专家到指定地点;
(2)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向专家介绍有关Ⅱ级以上突发事件的信息,及时听取专家建议。
5.4.4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告知管理程序
在突发事件状态下,学校办公室牵头成立应急信息组,信息报送应遵循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内容详实、及时准确的原则;负责学校突发事件信息收集整理、审核、报送至东昌区安监局、吉林省教育厅;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擅自对外发布信息和接受媒体采访。
(一)内部教职员工信息告知要求
要对内部教职员工告知突发事件的情况,及时进行正面引导,齐心协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主要采用学校的内部网站、内部宣传材料等渠道或信息沟通会等方式。应配合做好对内部教职员工的宣传引导工作,注意收集教职员工对事件的反应、意见及建议。教职员工不得对外披露或内部传播与学校告知不相符的内容。
(二)受突发事件影响的相关方的告知要求
当发生突发事件,学校应尽可能及时地向受到影响的相关方告知有关情况,包括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方法。学校启动应急响应后,受突发事件影响的相关方应当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其他相关方的告知工作。
5.4.5应急响应后勤保障管理
(一)基本要求
学校应急预案启动后,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应急职责分工,负责安排或提供应急资金、通信、交通、住宿、办公等应急保障措施,保证正常的工作秩序。
(二)资金保障要求
(1)发生Ⅱ级及以上突发事件,财务部门应提供应急工作需要的资金;
(2)重特大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对应急处置费用进行如实核销。
(三)通信要求
(1)保障学校应急领导小组与事发单位、现场的应急通讯畅通;
(2)保障其他应急部门对外应急通讯畅通。
(四)交通食宿要求
(1)后勤保障部门保证学校应急交通工具;
(2)后勤保障部门提供应急人员食宿。
(五)办公秩序维护要求
(1)保持学校办公场所的正常秩序,必要时,启用应急临时办公设施;
(2)对外来采访突发事件人员进行疏导和妥善安排。
5.4.6主要负责人的应急程序
(1)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的应急行动
宣布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启动;主持首次应急会议;批准重大应急决策;确定派赴现场人员及主要工作;决定向政府部门报告;落实政府部门要求;全面指挥应急处置行动;宣布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状态的解除。
应急行动的参考程序:应急机构启动程序;接警、报告和记录管理程序;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告知管理程序;应急状态解除和后期处置管理程序。
(2)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的应急行动
协助组长工作;根据授权代理行使组长应急职责;组织业务范围内突发事件的专项应急指挥;组织召开后续应急会议,部署应急工作;调动应急资源;听取专家建议,完善应急救援方案;协调有关部门的应急响应行动;及时向组长报告突发事件发展态势。
应急行动的参考程序:应急机构启动程序;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告知管理程序;接警、报告和记录管理程序;应急状态解除和后期处置管理程序;学校专项应急预案。
(3)应急指挥中心的应急行动
协助并完成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所有应急工作;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作,讨论或协调应急方面的所有问题;各成员单位按照部门职能落实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应急指令,组织应急状态下24小时值班;保持与现场应急指挥部通信联络畅通;保存突发事件处置过程记录;应急状态结束后组织编写总结报告。
应急行动的参考程序:应急机构启动程序;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告知管理程序;接警、报告和记录管理程序;应急专家联系协调程序;应急状态解除和后期处置管理程序。
5.4.7应急状态解除程序
如事件严重程度属Ⅱ级(部门、系级),事件抢险救援工作结束或相关危险因素排除后,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应急状态可以解除时,需向学校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决定并发布应急状态解除命令,宣布应急状态解除。如果地方应急救援部门启动应急预案的,需同地方应急救援部门协调后方可关闭应急预案。
如事件严重程度属于Ⅰ级(校级),待校级应急预案关闭后,方可关闭Ⅱ级(部门、院级)应急预案。
5.5救援行动
5.5.1基本救援行动
(1)确认突发事件地点、区域环境、事件类型、所需救援资源及是否需要紧急检测和评估。
(2)对应急人员采取防护性指导或提供保护性措施。
(3)组织人员、设备、物资、应急工具等救援力量,采取相应的措施,切断事件扩大的所有途径,控制事态进一步的发展。
(4)集合、查点、疏散现场人员,搜索和营救被困人员,对受伤人员紧急救护和转移。
(5)控制事件影响范围内交通要道,保持对受影响区域的控制和警戒。
(6)继续对突发事件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若事件得到控制,由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确定是否进入应急恢复或终止程序。
5.5.2具体救援行动
5.5.2.1搜寻和营救
如出现人员受伤、失踪或被困在建筑物内等情况时,应立即组织搜救。搜寻和营救要求:
(1)营救行动人员要按危险介质类型、营救区域和所接触的环境不同,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用具;
(2)为营救行动配备支撑、转移、通行所必要的工具;
(3)开展营救工作时,营救人员至少2人以上;
(4)保证通讯工具完善,随时保持联络,通告营救行动步骤及结果;
(5)严格执行行动计划和路线,出现特殊情况要及时请示报告。
5.5.2.2人员清点、集合
无论采取任何行动,均不能使任何人被遗漏,事发单位组织人员清点集合,要符合以下要求:
(1)每一单元或建筑物应派有疏散监督人员,这些人员不兼其他应急职能;
(2)疏散监督人员应熟悉所负责单元的布局、工艺系统和最可靠的逃生路线或紧急避难场所;
(3)关闭、切断所有易导致危险升级的设施、设备及装置;
(4)若原逃生路线或集合点处于危险状态,应启动备用逃生路线和重新安排集合点;
(5)若决定放弃某一单元或建筑物时,要确保无人员遗漏。
5.5.2.3紧急疏散
现场紧急疏散的行动计划应与事发现场大小、类型和位置相符。实施紧急疏散由事发单位按专门的程序组织相关人员实施,在疏散程序、路线、时间、位置确定的情况下,可将该指挥权移交外部救援队伍组织实施。
紧急疏散要求:
(1)在第一时间内,被影响区的无关人员迅速撤离;直接操作人员在立即执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后撤离;直接操作人员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已无法执行且已处于高度危险状态下,应立即撤离,避免更大的损失和伤害;
(2)所有人员应熟悉有关疏散的信息,并根据指令关闭有关的工艺和装置;
(3)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变更疏散方法、集合点、逃生路线或疏散程序;
(4)必须通过有危险的撤离区时,撤离人员应备有防护用品;
(5)撤离区和撤离路线应有充足的照明和指示标志。
5.5.2.4警戒
在事发现场必须按实际情况设置安全警戒。实施警戒时,人员的数量、警戒布置等可依据事发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
警戒的任务:
(1)保护事故现场;
(2)防止外来干扰;
(3)保护现场人员的安全;
(4)必要时的交通疏导;
(5)运输和人员疏散撤离时做必要的指引。
5.6扩大应急
发生Ⅱ级及以上突发事件,学校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无法满足事故处理需要时,由现场指挥部向应急领导小组提出扩大应急申请,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后,向属地政府或上级部门请求支援,实施扩大应急。
5.7 恢复与重建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开展恢复与重建工作:
(1)应对受伤人员积极安排救治,抚恤死者家属;
(2)应急响应结束后,立即组织进行灾难损失评估,编制恢复和重建计划;
(3)经政府主管部门同意后,恢复教学;事故抢修组组织现场抢修施工,教学恢复组组织开工恢复生产;
(4)按事件调查组的要求,接受调查;
(5)现场应急指挥部编写突发事件应急总结报告;
(6)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现场应急指挥部的总结报告、值班记录等资料进行汇总、归档,并起草给应急领导小组的汇报材料;
(7)经应急领导小组审定,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向政府主管部门上报本次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总结;
(8)在应急状态解除后,应急指挥中心应根据需要组织信息发布,说明有关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的调查结果、采取的措施、善后处理的安排及预防改进措施等;
(9)应急指挥中心确定相关部门负责对突发事件所提改进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督办。
5.8 应急联动
(1)当事件等级达到Ⅱ级以上或学校应急救援力量仍无法控制事态时,经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同意,可申请市政府联防救援力量或事故地区所属其他企业应急资源。
(2)当地政府要求调用学校应急队伍和物资时,经学校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同意,学校应积极支援与配合。
(3)根据属地管理和学校服从政府,政府支持服务于学校的原则,建立地企应急联动机制。
6 应急保障
6.1 应急保障计划
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应急工作职能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计划。学校各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确定应急专业队伍建设规模、类型、数量;落实年度和长期应急基础建设和日常资金额度,决定应急物资储备类型、数量以及各应急专业队伍装备配备标准、更新频次。
6.2 应急资源保障
6.2.1应急队伍保障
(一)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
事故单位属地消防队是学校应对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负责灭火作战和各类抢险救援工作。
(二)环境监测队伍
事故单位属地环境保护部门是学校重特大事故现场应急监测的专业骨干力量,必要时由学校保卫处负责联络市环保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测。
(三)学校应急队伍
学校和所属单位应分别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和各功能应急小组,是突发事件治安保障和抢险救援的重要第一时间力量,学校内部建立相互联系机制,应急状态应得到相互支持和配合。
6.2.2资金保障
学校财务处负责落实应急工作年度资金专项预算和不可预见的资金安排,保证应急管理专项工作所需资金。
年度专项资金用于日常应急工作,包括应急管理系统和应急专业队伍建设、应急装备配置、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宣传和培训、应急演练以及应急设备日常维护等。
不可预见资金用于处置突发事件及其它不可预见事件。
学校财务处负责确保应急管理专项资金到位。在突发事件情况下,按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保证所需应急资金及时到位。
6.2.3物资和装备保障
以二级单位配备为基础,建立了学校应急物资储备,在应急状态下,由学校应急指挥中心统一调配使用。
6.3 技术保障
建立健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技术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技术机构和应急系统的作用,不断开发应急救援的新技术、新方法。
6.4 通信保障
学校已建立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基础应急通信系统,并发展视频远程传输技术,保障文字、声音和图象等信息传输;学校各单位要建立本单位应急联络与通讯系统;学校的应急联络与通讯系统设在学校应急指挥中心,主要负责日常和应急状态下的信息收集、传递以及各种指令的接受与下达。
6.5 医疗救护保障
学校依托通化等当地市、县级医院专业医疗救护队伍,负责各类突发事件(事故)医护救援。当救援能力不足时,学校可联系省级医疗救护中心取得医疗救护支援。
6.6 人员防护和工作生活保障
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受灾职工和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建立紧急疏散地或应急避难场所;应急救援人员应配备符合救援要求的人员安全职业防护装备,严格按照救援程序开展救援工作,确保安全。
7 预案管理
7.1预案培训和演练
学校及各二级单位要制订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计划,定期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相关人员熟悉、熟练掌握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每年年初将应急演练计划报东昌区安监局,每半年将演练情况报东昌区安监局。
(1)现场预案的演练由各二级单位基层自行组织;演练频次,每季度一次,各二级单位应急办根据本单位的《演练实施计划》进行监督检查。
(2)各级专项预案演练由各级应急工作部门按演练计划组织演练;校级,一年一次,部门、系级,半年一次,演练计划、演练方案及演练记录(评估),报上级应急办备案监督。学校各级应急工作部门可根据需要,采取桌面推演、模拟和实战,以及与地方政府协同等形式进行演练。
7.2预案修订
学校综合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由学校应急办公室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和协调各单位、有关部门,按照上级要求进行修订、审核和发布。如无特殊原因,至少每三年对预案修订一次。如有以下原因应及时修订:
(一)教学、试验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教学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二)试验单位试验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三)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五)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六)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七)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八)当地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修订的。
7.3预案备案
学校级应急预案报东昌区安监局备案;部门、系级预案报学校应急办备案。
8附则
8.1责任与奖惩
(1)学校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2)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对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3)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重特大事件或应急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按照相关法规和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8.2 预案的签署与解释
学校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由学校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签署,学校各专项应急预案由学校负责相关业务的主管领导签署。预案签署后生效。
本预案由学校应急办公室组织制定并负责解释。学校各部门和所属单位按照本应急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组织制定相应预案并负责解释。
预案附件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调整后内容在学校网站门户上予以公布,并在学校应急办公室以文本方式保存。
8.3预案的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9附件:
附件1 通化师范学院及所属单位应急值班电话表
附件2 通化师范学院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单
附件3 通化师范学院应急物资清单
附件4 通化师范学院安全事故应急疏散图
(办公、教学、宿舍、餐厅、浴池)
附件1 通化师范学院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联系方式
序号 |
姓名 |
职务 |
办公电话 |
移动电话 |
1 |
秦旭鹏 |
办公室主任 |
3208000 |
13894541865 |
2 |
林 松 |
保卫处处长 |
3208899 |
13843518899 |
3 |
刘成有 |
教务处处长 |
3203339 |
13943599862 |
4 |
郭璟瑞 |
学工处处长 |
3208266 |
13500956000 |
5 |
李乐营 |
后勤处处长 |
3208036 |
13844585283 |
6 |
纪建业 |
资产处处长 |
3209499 |
15844556788 |
7 |
石 晶 |
人事处处长 |
3208015 |
13843594127 |
8 |
郭泽凤 |
计财处处长 |
3208028 |
13630757320 |
9 |
王清华 |
审计处处长 |
3202088 |
13844540727 |
10 |
王彦为 |
基建处处长 |
3208032 |
13258855555 |
11 |
张继德 |
离退休工作处处长 |
3209620 |
15143557755 |
12 |
徐伟东 |
就业办主任 |
3208037 |
13843593116 |
13 |
林令霞 |
招生办主任 |
3202077 |
13604457729 |
14 |
秦艳友 |
网络信息中心主任 |
3208136 |
13944595086 |
15 |
张仁忠 |
成教学院院长 |
6116789 |
13404512977 |
16 |
李 健 |
资产经营公司经理 |
3208039 |
13844599762 |
17 |
卞 睿 |
宣传部部长 |
3208007 |
13894589000 |
18 |
王 波 |
图书馆馆长 |
3208101 |
13943586553 |
19 |
狄强羽 |
外语学院院长 |
3208076 |
15844580986 |
20 |
于俊林 |
制药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 |
3209355 |
15144557008 |
21 |
战佩英 |
化学学院院长 |
3208079 |
13844597063 |
22 |
刘顺吉 |
政法学院院长 |
3918599 |
13843510717 |
23 |
张海波 |
文学院院长 |
3202769 |
13766180930 |
24 |
黄 千 |
美术学院院长 |
3201995 |
13080688587 |
25 |
何晓燕 |
生命科科学院院长 |
3208072 |
13943577020 |
26 |
秦升阳 |
历史地理学院院长 |
3208076 |
13630750076 |
27 |
徐 杰 |
音乐学院院长 |
3207957 |
13943585909 |
28 |
曲元海 |
数学学院院长 |
3208069 |
13943537055 |
29 |
胡乡峰 |
物理学院院长 |
3208506 |
13196178448 |
30 |
于书敏 |
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
3209600 |
15843519000 |
31 |
于江涛 |
计算机学院院长 |
3208088 |
13894532592 |
32 |
吕 良 |
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
3208059 |
13844583619 |
33 |
胡承志 |
体育学院院长 |
3201088 |
13894517828 |
34 |
李洪彬 |
团委书记 |
3208011 |
13604459608 |
附件2 通化师范学院安技专家电话表
序号 |
姓名 |
专业特长 |
值班电话 |
移动电话 |
所在单位 |
1 |
林 松 |
消防安全 |
3208899 |
13843518899 |
保卫处 |
2 |
李乐营 |
后勤保障 |
3208036 |
13844585283 |
后勤处 |
3 |
郭璟瑞 |
学生安全保障 |
3208266 |
13500956000 |
学工处 |
附件3 通化师范学院应急物资清单
序号 |
部门 |
部 位 |
规格型号 |
数量 |
1 |
办公区 |
办公室 |
消火栓 |
8套 |
干粉灭火器 |
30具 |
|||
配电室 |
锹、镐、绳等 |
|
||
挖掘车辆 |
2台 |
|||
2 |
教学区 |
试验室 |
消防栓 |
6套 |
氧气呼吸器 |
4套 |
|||
储存室 |
防毒面具 |
4具 |
||
办公区 |
干粉灭火器 |
12具 |
||
3 |
服务区 |
9楼走廊 |
|
|
干粉灭火器 |
2具 |
|||
10楼走廊 |
消防栓 |
1套 |
||
|
||||
11楼走廊 |
消防栓 |
1套 |
||
干粉灭火器 |
2具 |
|||
12楼走廊 |
消防栓 |
1套 |
||
1套 |
||||
13楼走廊 |
消防栓 |
1套 |
||
干粉灭火器 |
2具 |
|||
公共应急 |
防毒口罩、逃生绳 |
15个 |
||
20条 |
||||
公共应急 |
便携喇叭 |
2具 |
||
机房 |
七氟丙烷 |
1套 |
附件4
通化师范学院应急疏散位置图
办公楼疏散图(2层-6层)
第一教学楼疏散图(1层-6层)
第二教学楼疏散图(1层-6层)
第三教学楼疏散图(1层-6层)
第四教学楼疏散图(1层-6层)
第五教学楼疏散图(1层-5层)
第六教学楼疏散图(1层-5层)
第七教学楼疏散图(1层-7层)
第八教学楼疏散图(1层-2层)
第八教学楼疏散图(3层-5层)
![]() |
第一宿舍楼疏散图(1层-6层)
第二宿舍楼疏散图(1层-6层)
第三宿舍楼疏散图(1层-6层)
第四宿舍楼疏散图(1层-6层)
第五宿舍楼疏散图(1层-6层)
第六宿舍楼疏散图(1层-6层)
第七宿舍楼疏散图(1层-6层)
第八宿舍楼疏散图(1层-6层)
第九宿舍楼疏散图(1层-6层)
第十宿舍楼紧急疏散图(1层-6层)
第十一宿舍楼紧急疏散图(1层-6层)
第一餐厅楼疏散图
第二餐厅楼疏散图
第三餐厅楼疏散图(1层-2层)
浴池楼疏散图
转载本网文章请标明出处
通化师范学院信息公开办公室
联系电话:0435-3208002
邮箱:yb@thnu.edu.cn
通化师范学院纪委办公室
联系电话:0435-3208012
邮箱:jw@thnu.edu.cn
通化师范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435-3208508
邮箱:nic@thnu.edu.cn